設為首頁   官方微信
登錄 |注冊 |  扶貧電話:400-8769-858 |
資訊>文章列表>詳情
【創業資訊】紙造藝術:瀏陽七旬老藝術家醉心紙扎
發布:瀏陽市社會扶貧公益平臺   來源:瀏陽網  

紙造藝術

七旬老藝術家醉心紙扎

他做的“龍”“馬”栩栩如生

“蕭老,我要的竹馬怎樣了?”國慶期間,瀏陽文化館群眾文化干部李謨紀再次致電瀏陽民間藝術家蕭行敏老師咨詢進度。群眾文化活動風生水起,需要大量舞臺道具,她特意拜請蕭老幫忙制作。76歲的蕭行敏曾拜師民間老藝術家譚秋生老先生門下,學習舞美制作。竹馬、彩船、蚌殼、彩燈、花轎……各類道具在他手下變得栩栩如生。紙扎是一門古老的民間藝術,起源于古代民間宗教祀祭活動,逐漸成為慶祝節日的一種裝飾藝術,融合了編織、繪畫、雕刻、裱糊、剪紙等各類手藝,經由一代代藝術家傳承。

半生醉心紙扎

“龍”“馬”在他手下栩栩如生

“用于紙扎的竹子不要太嫩,也不能太老,兩年以上的就可以用來做紙扎框架了?!眹鴳c長假期間,蕭行敏坐在院落里繼續制作“竹馬”,將竹子一根根剖細、去節,就變成一根根大小適中的篾條,這是紙扎的第一步。

篾條在老人手中非常聽話,一兩根相纏,三四根相交,根據動物的特有形態,很快就扎成了一個大致框架,細細一看,原來是“竹馬”頭部的骨架。骨架需要比例適中,各種細節比如眼眶、鼻子、嘴巴等都必須傳神,這樣才能在其基礎上繼續完善。

頭型框架完成之后,接下來最見功底的就是“裱糊”工序。調好面糊,按框架寬窄剪裁好皮紙,分別糊在框架上。因為紙糊的頭部需要多層皮紙重復裝裱,同時利用面糊變硬的性質在框體上定型。濕度需要拿捏準確,太軟太濕的紙張容易起皺,太硬太厚的紙張又缺少張力。

如今時代在進步,紙扎工藝也有了改進,為防止道具破損,以往所用的紙糊已經被紗布或者綢子代替,一些細節處也有了更多選擇。比如“竹馬”的眼睛、耳朵可以用泡沫進行雕刻,更顯質感。完結后,蕭老就在紙扎上進行繪畫,體紋、眼睛、嘴巴等等,再裝上鬃毛、眼珠、韁繩、花邊等做修飾,一件紙扎作品就做好了。

拿著手邊剛做好的竹馬頭和馬屁鼓套在身上,儼然就是印象中讓人追憶的藝術作品。

蕭行敏由于舞美工作的需要和愛好,半生醉心于紙扎藝術,作品活靈活現,受到大眾的歡迎。在1997年瀏陽市“百龍迎香港回歸”大型活動中,蕭行敏迎難而上,一個人完成了三條彩龍燈的制作,作品栩栩如生。2000年瀏陽市舉行迎新春彩燈會,他為活動布景扎實忙活了一個多月。他還曾和師弟譚紅鷹一起被邀請到廣東韶關制作大型宮燈,紙扎藝術名聲在外。

師從老一代藝術家

為瀏陽民間藝術奉獻心力

竹馬、彩船、蚌殼、彩燈……這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種追憶,瀏陽在節慶期間就曾多次舉辦花燈展,當時的花燈都是紙扎師傅們一個個費盡心思做出來的,其中就有不少是蕭行敏的作品,掛在瀏陽城大街上,人們蜂擁而至,穿梭觀賞,幾乎是萬人空巷,好不熱鬧。

蕭行敏年輕時候就愛好紙扎,1976年調至瀏陽縣花鼓戲劇團擔任舞臺美術工作,為了讓舞臺表演元素更加豐富,他不斷學習和琢磨,制作了許多舞臺演出道具。他的紙扎品頗受歡迎,還得自于老一代藝術家譚秋生的親傳。

回憶起已故的譚秋生老先生,蕭老直言師傅的手藝可謂爐火純青,登峰造極。據悉譚秋生的舞美制作讓人大開眼界,在戲劇《芙奴傳》中,譚秋生曾制作出一個大的街景,青樓酒店肉鋪藥鋪等樣樣具備,極盡繁華之態?;馃臅r候,只聽得火苗呼哧作響,朱紅的門梁漸漸燒成焦炭,這個一丈六尺高、四丈多長的布景就這樣化為灰燼,人們贊賞中又交口嘆息,可惜了老人制作的這條街!

“我還親眼見過師傅制作的兔子,可以自己在舞臺上蹦來蹦去?!笔捓险f,觀者都嘖嘖稱奇,原來是師傅在里面放置了鐘表發條。不僅兔子,譚秋生老先生制作的馬兒會吃草,蟒蛇會吃人!可以說,瀏陽的紙扎藝術在瀏陽文藝界以及群眾活動歷程中,發揮過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瀏陽市戲劇曲藝工作者協會編印的《瀏陽花鼓戲》一書中提及,瀏陽素有“戲窩子”之稱,花鼓戲深受廣大市民喜愛,期間有不少表演藝術工作者的付出,更有譚秋生、蕭行敏等幕后藝術家的付出。尤其譚秋生、蕭行敏師徒一起醉心于紙扎藝術,制作了大量的民間紙扎,為民間藝術尤其是瀏陽花鼓戲、群眾文化奉獻了自己的心力。

對話

它不僅是一種道具更是一種情懷

紙扎需要具備書法、繪畫、造型、歷史、建筑等多方面的知識,最初它活躍在喪俗、民間宗教祀祭活動中,普及之后漸漸成為民間慶祝節日的一種裝飾藝術。時間沉淀,如今的紙扎已經成為集扎制、貼糊、剪紙、泥塑、彩繪等技藝為一體的民間藝術。

“因為它是和群眾文化、民間民俗一同發展的,具有深遠的文化根基?!笔捓险f紙扎藝術在民間又稱“糊紙”“扎紙”等等,在狹義上來說就是祭祀或喪俗活動中的紙扎品,但在廣義上來說,它的意義更為寬泛,包括有人物、紙馬、風箏、彩燈等等,紙扎彩燈等在各類節日中喜聞樂見,紙扎人物、動物、布景等道具在舞臺表演中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種喜慶烘托。

如今的紙扎藝術,更是與時俱進,紙扎物品種類越來越多,在各類表演或者舞臺展示中非常受歡迎。蕭老表示,不止如此,很多家庭甚至把紙扎作為一種親子活動,他的家人和孩子就非常喜愛紙扎,有時過年過節,喊上大家坐一起共同制作燈籠、彩龍,這比街頭買的道具更顯喜慶和快樂。

“民間民俗的就是世界的,它不會消失?!崩钪兗o說,出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人,更懂得這期中的情懷。幾個月前她創作一場關于瀏陽童謠記憶的節目,復原了瀏陽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生活,那里有鬧竹馬、?;舻让袼子洃?,其道具就來自蕭行敏之手。該表演非常成功,影響深遠。

最讓蕭老以及老藝術家們欣慰的是,瀏陽紙扎藝術已經列入瀏陽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不僅是一種道具,更是一種情懷,有了更多人的關注和喜好以及傳承,它將重新綻放,在新時代中越走越精彩!



国产高潮国产高潮久久久91